门诊时间:8:00—20:00点击电话咨询
鞘膜积液:
鞘膜的构成:
由浆膜构成,分脏、壁两层, 脏层紧贴睾丸表面, 壁层贴附于阴囊内面。 脏、壁两层在睾丸后缘相互移行, 围成密闭的腔隙,称鞘膜腔。 鞘膜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因炎症液体增多,形成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只包绕睾丸和附睾,来源于腹膜。中医认为,对于睾丸鞘膜积液患者,肾气亏虚证,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温肾通阳,化气行水。湿热下注证,阴囊潮湿而温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数。清热利湿。肾虚寒湿证,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寒冷,皮肤增厚,坠胀不适。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温肾散寒。瘀血阻络证,有睾丸损伤或睾丸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暗,苔薄,脉细涩。化瘀行气利水。西医认为,睾丸鞘膜积液发生和发展都较缓慢病人可无症状。由于阴囊的外伤,睾丸和副睾的炎症或肿瘤以及丝虫病所引起的鞘膜积液称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它常具有原发病灶的症状。长期的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而对睾丸的血供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假如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睾丸鞘膜积液,不但引起不良症状,同时也影响了患侧睾丸的生鞘功能,尤其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因此,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应早期通过肿块透光试验及阴囊B超等检查手断,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临床上,对于积液少而长期不增长,且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作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往往会自行吸收,如不吸收可用穿刺抽液法。而对于症状重,积液量大,或交通性鞘膜液合并有先天性腹股沟斜疝者,首先手术治疗,多年采用睾丸鞘膜功开翻转缝合术,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患者,同时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临床表现
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以一侧多见,阴囊内有囊性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少量积液可无症状;当积液
量逐渐增多,患侧阴囊可有下坠感,牵拉感或胀痛。若积液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性生活和行走。
鞘膜积液查体时,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1.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腔内有较多积液,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无压痛,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2.精索鞘膜积液
囊性积液位于阴囊内睾丸上方或腹股沟内,呈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随精索移动,透光试验阳性,下方可触及睾丸与附睾
3.混合型鞘膜积液
睾丸与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互不交通,可并发腹股沟疝或睾丸未降等。
4.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外观多呈梨形,位于阴囊内,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外环口因受压扩大,但与腹腔不相通
5.交通性鞘膜积液
积液量与体位有关,平卧位积液量减少或消失,站立位时增多,可触及睾丸和附睾,透光试验阳性。若鞘状突与腹腔的通道较大,场管或大网膜可进入鞘膜突出现腹股沟斜疝。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等可以诊断。
版权所有:兰州陇大医院
(兰)医广【2020】第03-30-006号